介绍
自从“一带一路“倡议在2013年提出以来,截至2019年11月,中国政府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8份政府间合作协议,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超过7.5万亿美元,对沿线国家的累计直接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[1]。
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称,目前,有81家中央企业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承担了超过3400个项目,这些央企承担的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项目占到总数的60%多,合同投资额更超过80%[2]。
这些项目的开通和贸易的往来无疑为沿线国家带来福祉,为更早实现消除贫困、优质教育、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、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、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基础和动力。但与此同时,与“一带一路”项目相关的争议甚至猜疑也不断出现。
争议是媒体的追逐焦点,也是学者的讨论热点。这些纷纷的议论声中,一些声音过于微弱而尚未被听到。他们就住在“一带一路”项目的旁边,对于这些项目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实质上有着最大的发言权。
无论是因为语言的障碍,还是东道国政府和企业的机制雍塞,或是双方的历史文化差异,这些声音远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和聆听。本书旨在为他们的声音提供一个话筒和扩音器。
只有这些声音得到更多的传播和听取,“一带一路”所提倡的“五通发展(政策、设施、贸易、资金和民心)”才能做到无阻,如此大体量的投资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,最终实现各国多方的利国惠民。
[1] 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fortune/2019-12/07/c_1125318387.htm
[2] http://ydyl.china.com.cn/2020-01/16/content_75618327.htm
News and Updates